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、阅读能力、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。口语交际能力是构成良好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,在语言交际中具有与“读”“写”同等的地位和作用。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为“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,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,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。”同时其明确指出:“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。应培养学生倾听、表达和应对的能力,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。”从个人言语活动的发展顺序看,听说在前,读写在后。有关言语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:在人们的日常言语活动中,听占45%,说占30%,读占16%,写占9%。也就是说,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运用得更直接、更广泛,因而更具有实用价值。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,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,社交活动也日趋频繁,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,将口语交际能力推向越来越重要的地位。
一、立足课堂,加强口语训练。
1.在识字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
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,有些人可能就会认为识字课就是把字形记住,单纯识字就可以了。其实不然,在识字教学中的过程中,一样能渗透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。
2.在阅渎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
3.利用口语交际专题加强口语训练
在人教版实验教材编排的时候独立安排了口语交际内容,基本上涵盖了学生个人生活的诸方面,有利于学生积累多方面的交往经验。这些内容也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凭借,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专题,让学生人人动脑,人人动口,互相交流,互相讨论、辩论,全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。
二、创设情境,提供交际话题
英国科学家洛克说:“儿童学习任何事情,最合适时机的是当他们兴致高的时候。”低年级学生对于形式新颖、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总会产生浓厚的兴趣。因此,我在课堂上力求做到利用教材,根据学生的实际,营造不同的环境,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。
1.创设表演情境
对于内容有趣、情节生动、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,如寓言故事、动物故事等,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,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,创设故事情境,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,使他们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。
2.创设交际情境
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,因此组织一些模拟社会交际活动,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。
3.创设问题情境
教材中编排了许多观察景物、动物,看图回答问题,编童话故事等口语交际内容,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,适当设计一些连贯的小问题,引导学生逐步由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几句通顺的话。
三、授之以渔,教给交际方法
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不断发展规范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,并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如何认真倾听别人讲话,学会应对和交流,使学生“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”的认知与学习活动。
1.学会倾听
“听”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,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“倾听者”,只有听清楚、听明白,才能架起通往“理解”的桥梁,才能提高“说”的质量。在教学中,除了要向学生交代必要的“听什么”“为什么听”,更要把教会学生“怎样听”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。因此,我在上课的时候就会经常提醒学生要倾听别人朗读课文、回答问题,并会在倾听后请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,落实学生倾听的效果。
2.典型示范,模仿促说
国外的研究发现,一位教一年级的教师如能向学生作随时随地的口语表达示范,那么他的学生三个月内就会有喜人的成绩。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技巧的传授往往都是从示范开始的。模仿是学习者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,所以,做出样子给学生看,让他们学,常常是最为有效的指导。
3.学会评价
在教学过程中,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、答问进行评议、补充,这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。因此,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“评议”环节,把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。
口语交际是一门新课程,如果单单依靠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是远远不够的。老师应该充分挖掘课内外资源,有的放矢加强训练,但不可操之过急,应该让学生由敢说到乐说再到善说,当然,这三者可以有机的结合。除了课堂上的“交际”,还应该让学生把“交际”带回家里,带到生活中,让他们学以致用。同时老师应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,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,以便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。(图/雷雨 文/陈娜)
下面一起来看看教研活动的剪影: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