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1日,我在305班上了一堂公开课,课题是《10 风筝》。用生动有趣、通俗易懂的语言,使同学们很快地进入了状态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,师生配合默契。
课上,我先引导学生对上节课讲授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,再从一问题出发,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学习“做风筝”部分,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“放风筝、找风筝”两部分的内容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,我采用了以读代讲法,品词析句法,抓住重点词句,通过情感读文等方法感悟文本,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,达到情感上的共鸣。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,还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词句,为写作积累词汇,实现“教课文”到“教语文”的转变。

教学中,我还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,给予学生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,让他们集思广益,相互切磋,在知识、情感各方面互相借鉴。整堂课下来,我教的轻松,学生学得也轻松,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读中学,学中悟,悟中思,拥有更多地自主学习、自主创造的空间。

为了体现“得法于课内,得益于课外”的理念,我在最后环节还设计了如下作业:让学生运用文中和课外积累的词句来说说或写写自己快乐的心情。这一环节的拓展,既培养了孩子主动积累语言的好习惯,又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,实现了“教课文”到“教语文”的转变。
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,不待老师讲!在新课标的指导下,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“以生为本、以学定教”的教学理念,力求为学生创设快乐、自主、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,在学习过程中,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,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,充分体现了“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”这一课改新理念。 ( 图/雷 雨 文/刘艳梅)